消费者在超市、农贸市场看着光鲜的肉食、蔬菜、水产品,为什么买回家后发现黯然失色了?其实,问题就出在“生鲜灯”上。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规定,12月1日起,这种容易蒙蔽消费者眼睛的“生鲜灯”被禁止使用。
换灯落实情况如何?现代快报记者先后走访了南京商超、农贸市场等对肉品、果蔬的照明,已基本完成换灯,以白光为主。
△三七八巷菜场内肉禽售卖摊位
“美颜灯”已经基本更换
“生鲜灯”,是指一种通过增加特定光源颜色,来美化货品外观的灯具,是商超、菜市场、生鲜门店里一种常见的营销方式。在日光灯下,猪肉显得干瘪、暗沉,一旦切换到“生鲜灯”下,则变得红润、鲜亮,所以“生鲜灯”又被叫做“美颜灯”。
△香铺营集贸市场
12月1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京市玄武区的香铺营集贸市场,市场内的商铺都换成了白色灯罩、白色的灯泡。鲜肉区的一名摊主介绍,“生鲜灯”20多天前就不用了。另一名摊主也表示:“今天早上还有顾客说,我家肉的卖相怎么这么差?我告诉她换了灯。其实换灯好点,以前那个灯光刺眼,时间长了人眼睛受不了,现在好多了。”
△进香河集贸市场肉禽售卖摊位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玄武区进香河集贸市场,大门口就有两排卖肉的摊位,不少市民正在选购心怡的肉品。据了解,原来市场使用“生鲜灯”的共有39家经营户。进香河集贸市场副主任孙寅介绍,10月17日,市场内所有经营户的“生鲜灯”进行了统一更换,但是灯罩没有换,看上去灯光颜色还是稍微有点红。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工作指引后,市场进行第二次调整,将灯罩的红漆部分喷上了灰漆,目前市场内39家经营户已全部整改到位。
在另外两个南京网红菜场——雨花台区的能仁里菜场和秦淮区的三七八巷菜场,果蔬区域、肉禽区域、水产区域等商户的照明灯,均已换成了接近自然光的照明灯。
△能仁里农贸市场
换灯后消费者纷纷点赞
“卖相差了但更加放心”
“生鲜灯”作为一种冷光源,不会因散发的热量影响食品质量,但却能夸张或遮掩食品的性状,以“虚假好看”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判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换灯之后,消费者又是怎么想的?
市民尹女士对于禁用“生鲜灯”一事拍手叫好,她直言自己曾上过“生鲜灯”的当。“我女儿喜欢吃筒子骨,我每个星期都要买。”尹女士称,有些筒子骨看着非常新鲜,但是买回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后来尹女士在买肉的时候,都要把肉拿到灯光外查看。“现在换灯了,虽然卖相差了,但是买着更放心了。”
“原来挂着红色的灯,肉看起来是新鲜,现在就是肉本来的颜色。”南京市民王婆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换灯这一行为,对于他们这种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友善了。“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每次碰上红色的灯,对我们来说,简直是考验。现在好了,不怕弄虚作假了。”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除了肉禽区域,市场内水果售卖区域也是“生鲜灯”使用的“重灾区”之一。以往,这里使用的“生鲜灯”灯光多为偏红色,在“生鲜灯”的照射下,水果显得鲜艳光滑,肉类则显得红润鲜亮。如今,水果商户也换下了“生鲜灯”。
正在选购柿子的高先生表示,其实禁用“生鲜灯”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他们不能用灯光颜色来迷惑人了,那就只能在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下功夫,从而提供更加可靠的食品给消费者。”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刘虹麟 校对:敖雯菲
审核:张月华 何承健
监制:谢华容
总监制:魏凡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