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英博物馆的众多展厅中,33号展厅展出的都是来自中国各个时代十分珍贵的文物。
而大英博物馆官网显示,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玉器,到唐三彩、宋代钧窑瓷器、元代青花、明代掐丝珐琅……几乎囊括所有的文物类别,跨越整个中国历史。
△三菩萨壁画
△绿釉陶望楼
《女史箴图》
打开大英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大英博物馆BritishMuseum”,翻开“馆藏珍品”,你会发现,大部分珍品都是中国文物。其中《女史箴图》就在馆藏珍品之列。
△《女史箴图》
它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经典之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遗憾的是,原作已无存,现仅存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为唐临摹版,也是公认的最接近顾恺之原作的摹本。
《女史箴图》本是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青铜器
青铜双羊尊、青铜鸮形卣……大英博物馆里收藏了很多中国商代青铜器。
青铜双羊尊由两只背部相连的小羊组成,两只羊共用四只脚,纹饰精美,造型奇特,羊脚、羊眼、嘴巴惟妙惟肖,展现了既写实又浪漫的艺术风格,是中国青铜器的代表作品,仅存世两件都流失国外,藏在大英博物馆的这件系英军火烧圆明园时被抢走,另一件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
△青铜鸮形卣
33号展厅的商代青铜鸮形卣,是河南省安阳出土的,造型精巧,非常珍贵。这件带盖四足青铜卣整体看起来像两只背靠背的鸮,盖子两侧往上翻的小钩仿佛是它们的喙,而器足则是它们的脚爪。棱扉把带钮的器盖以及器身分隔出四个装饰区间。表现鸮翼的鳞状纹饰占据了大部分的器身,余下的空间(包括器盖)则以云雷纹为底,上饰小型的鸟纹和龙纹。和器身及器盖中部的扉棱在一条直线上的,还有口沿下方的两个半环状把手。
雕塑
北齐的砂岩观音菩萨立像、金代的三彩罗汉像、明代的铜铸真武像……在大英博物馆,你可以看到中国的绝世雕塑。
△砂岩观音菩萨立像
△金代 · 三彩罗汉像
金代的三彩罗汉像,身穿袈裟,双手结禅定印,静坐在岩石形态的底座上。大英博物馆的介绍中写道,“至今为止,同类型的罗汉像,可查存世的共有十尊。其中九尊分别收藏在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法国以及英国的公共博物馆里,还有一尊收藏于日本的私人博物馆中……瓷器专家和科学家通过测试,认为这组罗汉像烧制于北京郊外西山的龙泉务窑,制作年代靠近金代末期。”
△铜铸真武像
明代铜铸真武像是现存最大的铜铸真武像之一。真武大帝,长须,披发,身着铠甲战袍,战袍正面有龙纹装饰,他左手施真武印。整体为铜制,原有鎏金、彩漆装饰。
瓷器
很多去过大英博物馆的网友都对那里的中国瓷器念念不忘。有网友称专门去看了瓷器馆,那里有无数件晶莹剔透、色泽鲜亮的瓷器。
△青花徽章和题字纹克拉克瓷碗
北宋的汝窑青釉盏托、元青花云龙纹梅瓶、明万历青花徽章和题字纹克拉克瓷碗……这些瓷器中的珍品,都藏在大英博物馆。
北宋 · 汝窑青釉盏托
其中,汝窑青釉盏托原藏于河南宝丰清凉寺,盏托直口微敛,深弧腹,托盘呈五瓣花形,花瓣重叠,施青釉。北宋宫廷把该盏托用作茶具,承托不同材质的茶碗。
△青花云龙纹梅瓶
元青花云龙纹梅瓶是元代景德镇烧造的,梅瓶上有云肩纹,足部为仰莲瓣纹,中间是龙。
敦煌文物
大英博物馆也收藏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珍宝。
大英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引路菩萨图》就来自甘肃省敦煌莫高窟第17号洞窟。由马克·奥雷尔·斯坦因掠夺到英国。
△引路菩萨图
《引路菩萨图》描绘了菩萨引领一信女前往往生极乐世界的场景。右上方的榜题框中有“引路菩”三字。引路菩萨信仰在唐代开始流行,在敦煌藏经洞便曾发现数幅此题材的绘画,但这幅是唯一带有题字标明内容的。
大英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显示,该馆现藏有240多幅藏经洞绢本和纸本绘画,另有纺织品和小量版画,创作年代为7世纪晚期至11世纪早期之间。
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内藏数以万计的佛经、绘画、纺织品和其他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几乎把敦煌藏经洞搬了个空,文物陆续被带到英国。目前,留在英国的敦煌文物,除了现藏大英博物馆外,手稿和经文(包括唐代金刚经)现藏大英图书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也藏有部分纺织品。
70多年来,
15万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家”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
流失海外的珍宝让人痛心。
据了解,从1949年至今,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我国已经成功促成15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刘虹麟 校对:黄 清
审核:何承健 监制:谢华容
总监制:魏凡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