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谢绝参观”的重庆网红小区,如今怎样了?

重庆有个小区叫白象居,因为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曾是多部电影的取景地。

小区的楼宇之间有一个空中连廊,视野很好,可以拍到长江索道、东水门大桥等多个重庆地标。这里还有着重庆山城建筑特有的神奇——24层的高楼没有电梯,但在1楼、10楼、15楼都有出入口,每个出口出去居然都是马路。

正是这些特别之处,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游客到白象居打卡拍照。今年暑期,每天参观拍照的游客有四五千人。

然而,游客来了,问题也来了。蜂拥而至的游客使得小区居民不堪其扰,在家门口挂上了“谢绝参观”的牌子,也有人认为应该给游客更多包容。那么,游客参观与居民日常生活之间,平衡点究竟在哪?

总台记者从5月底开始在白象居蹲点,通过近三个月的拍摄,记录下了白象居的改变。

居民楼变身旅游打卡地

住户不堪其扰

白象居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点,它本身是一个老小区,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有500多户住户,居民以老年人为主。游客增多,给一些商户带来了商机,但也让不少居民不堪其扰。

今年5月23日,被誉为“来重庆旅游必打卡地”的白象居被围了起来。在入口处,多名人员值守,还挂有“居民住宅,谢绝参观”的字牌。

居民王家明就是值守者之一,今年五一期间的一次经历让他忍无可忍,决定限制游客进入。

王家明的母亲96岁高龄,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当天身体不适需要紧急送医,王家明背着母亲出门,一路上几乎走不通。他一路走一路请游客让一下,才走出来。好在老人到医院后,身体没有大碍。

白象居空中连廊是游客聚集最多的地方。窗户朝向此处的不少住户称,拍照游客十分吵闹,家人无法正常休息。

给居民带来困扰的还有经营者。整个白象居的进出通道只有两米多宽,一些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将冰柜、桌椅摆在店面以外的通道上,不仅影响居民进出,还堵塞了消防通道。

居民们希望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还他们生活的安宁。有的居民直言:“这是小区,不是旅游区,游客不能进来。”不过,对于一些小区居民和租户来说,游客的到来也带来了商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活。

游客带来新商机

家门口生意络绎不绝

熊学清和李三文夫妻俩2004年从农村搬到白象居,买下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之前卖过串串香,从去年六七月份卖起了饮料和旅游纪念品,每个月5000多元的经营收入,这也是他们的养老钱。

在空中连廊有不少经营者是租赁户,牟远红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小吃铺面面积约50平方米,今年7月开始,由于白象居持续升温,房租从每月1500元涨到2000元。但生意最好的时候,她一个月能赚上万元。靠着这个小店,他们一边维持生计,一边还着此前亏欠的债务。

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了饭店、咖啡店、小卖部、纪念品商店等完整的旅游商品业态。当地街道负责人坦言,白象居是自发形成的网红打卡地,房屋绝大部分产权属于个人,若要开发商业旅游,需要征求居民同意。但对于这些已有经营者,如果“一刀切”,全部取缔并不现实。

而在当地旅游部门看来,白象居的火热对带动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是有益的,虽然这里不是政府打造的旅游景点,但他们很欢迎游客的到来。

拒客”风波之后

如何找到居民、游客、商户之间的平衡点?

“谢绝参观”的牌子立出两天后,也就是今年5月25日,白象居又开门迎客了。

居民们表示,他们立牌子,并非站在游客的对立面,而是反对无序管理。拒客事件发生后,街道多次组织各个部门商量对策,目标很明确:白象居要管起来,但方法不是堵门。

最终由渝中区统筹经费,在游客集中的地方和居民通道安装了16个摄像头,及时掌握人流情况,适时实施分流。今年端午节期间,因为人流量太大,社区用围栏把白象居入口暂时封闭,分批放行,对于团队游客还需要登记才能进入。这样一来,游客扎堆得到一定缓解。

在最容易堵塞的一处通道——游客与长江索道、东水门大桥合影的最佳位置,社区工作人员利用凌晨时间,在地上贴上分流贴纸,对游客和居民进行路线引导。“地贴的红色部分用于居民或游客正常出行,红色部分的两边用于游客打卡照相。”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一些白象居居民还自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劝导游客文明打卡。不过,由于是自发组织,没有制度约束,效果并不明显。

对于经营者的占道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相关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疏散通道。于是,街道联合多个部门,对占道经营动起了真格。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占道经营、游摊小贩得到了规范。

为了更长久更有效地平衡各方利益,经过多方探讨,当地政府决定推动居民自治。

今年6月28日,由当地社区牵头,居民自愿报名参加,白象居自治服务队正式成立。

因为渝中区老旧小区较多,像白象居这样没有物业公司的小区由社区统一成立自治物业服务中心代为管理。

为了让居民自治管理服务可持续,自治物业服务中心在白象居的公共区域设立管理服务站,除了为游客提供咨询、失物招领等服务,还聘用人员在这里售卖冷饮,所有营业收入作为小区公共收益,用于白象居自治服务工作。

下一步,他们打算让白象居的公共收益更加多元化,除了用于自治服务,还要反哺当地居民,改善公共设施,让居民、游客、经营户参与到共建共享共治中来。“我们打算联合辖区的旅游公司,由自治队为游客规划旅游线路,提供有偿服务等,作为白象居的公共收益,用于粉刷墙壁、整修公共设施,让自治能够长期长效自转下去。”

白象居居民自治服务队成立一个多月来,居民们明显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3个月后,记者再次找到了此前采访的居民寻求反馈。

“现在在这里喊的人少一些了。”

“任何时候都看到他们巡逻,天气这么热,我很理解他们。说老实话,经过整治之后好得多。”

“商户在这方面还是很支持工作的,该收回去的全部都收回去了。”

白象居“拒客风波”发生之后的几个月,当地在基层治理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基本方向就是在街道社区的指导下,完善居民自治,发挥居民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用居民之间多年来形成的情感纽带,推动各方共同维护小区秩序,寻找居民、商户、游客和谐共处的平衡点。

希望更多有类似问题的地方,能够一起探索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方式,平衡好文旅发展与日常生活,让“网红”景点变成“长红”经典。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东方时空》

编辑:刘虹麟   校对:黄    清

审核:何承健   监制:谢华容

总监制:魏凡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