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国不如兴国,南京北京不如瑞金。”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对革命圣地兴国、瑞金的赞语,穿越时空,至今仍在赣南红土地上流传。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那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里,谢名仁践行“用冲锋的精神,做好革命工作”的格言和“不知疲倦的”的工作作风,与干部群众一道,创造了“兴国模范县”、“瑞金模范县”,两次荣获“模范县委书记”称号,是受到毛泽东、方志敏赞誉的中央苏区的模范县委书记。
“模范兴国”擎旗人
1933年2月,谢名仁担任中共兴国县委书记。其时,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扩大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以谢名仁为首的县委成员,及时组织讨论,制订“冲锋突击”的扩红措施,分工深入各区、乡,在兴国掀起了扩大红军的风暴。他雷厉风行,走上乡村田角地头,鼓动大家“为了我们刚分到手的土地,武装起来,上前线去吧!”他树立典型,动员党团员带头报名参加红军,以带动群众;他在县城搭起歌台,组织山歌手,轮番演唱兴国山歌,营造浓厚的扩大红军氛围。他指导成立优待红军委员会,慰劳红军家属,造成“当红军最光荣的风尚”。在谢名仁细致的工作和热情鼓动下,6月1日,兴国模范师5161人全部加入红军,被称为“创造百万铁的红军的先驱”,写下了“革命史上的灿烂的一页”。有力推动了扩红运动掀起了扩红中央苏区热潮。这一年,兴国县共组织动员了2万余青壮年参加红军,受到中央通电嘉奖,成为苏区扩大红军的模范县。
在扩红的同时,谢名仁大力开展经济建设。当时,青壮年上前线了,农村劳力缺乏,大量土地面临荒芜的危险。谢名仁号召和发动全县青壮年学习犁耙功夫,参加田间生产。不久,兴国妇女参加生产的运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困难。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造成了根据地日常生活用品奇缺。一块银元只能买3钱盐。谢名仁在全县苏维埃干部大会上提出:“难道我们就坐以待毙,眼睁睁让敌人困死我们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谢名仁与县国民经济部的干部一道,组织消费合作社,因陋就简,用土法办起了熬盐厂、织布厂、榨粉厂、樟脑厂……解决了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兴国苏区的工农业生产、集市贸易、文化教育工作,均走在苏区前列,被称作赣南的“红色小都市”谢名仁的重视作风建设,在他的倡导推行下,形成苏区干部“十带头”制度,苏区兴国也成为干部作风最好的苏区县。
1934年1月,谢名仁率兴国代表出席了大会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的报告中,热情称赞:“兴国的同志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并号召“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在授奖典礼上,谢名仁和谢昌宝(长冈乡代表),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登台接受了毛泽东授予的“兴国模范县”的奖旗,中革军委授予的“为争取永久的模范县而斗争”的扩红奖旗、中央政府授予的“长冈模范乡”的奖旗,以及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模范兴国”。大会结束后,为了让全县人民共同爱护和珍惜这份荣誉,谢名仁责成县苏维埃内务部请来雕刻木匠,将“模范兴国”四字,制成四块红漆匾额,高悬在县城东西南北四个街口。从此,“模范兴国”在苏区闻名遐迩。
创造“瑞金模范县”
1934年2月,谢名仁调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绵红河畔留下了他知疲倦的身影。谢名仁就运用兴国的经验,在红五月的扩红运动中,将县、区、乡干部组成扩红突击队,分区划片,深入群众宣传鼓动,很快扩大红军5千余名,大大超了中央给瑞金3个月的扩红任务。6月2日,瑞金召开红五月扩红运动总结大会,与会人有朱德、罗迈、滕代远等领导同志和瑞金县委、县苏干部,谢名仁被推选为大会执行主席。朱德代表中革军委授予瑞金“三月计划,一月超过”的扩红奖旗。6月3日的《红色中华》报道:“瑞金终于走上了模范县的道路”。并称谢名仁为“模范县委书记”。他继兴国模范县后,又和瑞金的干部群众一道,创造了“瑞金模范县”。
“临死不屈,悲壮就死”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谢名仁被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公万兴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特委书记。谢名仁在危难之中勇挑重任,率部突围时立下誓言 “为着苏维埃,为着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人一枪;生不投降,死不叛党……。” 1935年在老营盘地区时被俘,关押在南昌监狱。1935年6月15日谢名仁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谢名仁殉难时年仅28岁。谢名仁的同狱难友、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于6月23日以无比悲愤的心情,用饱蘸着血的笔写了《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一文,称赞他们:“临死不屈,悲壮就死,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兴国县委党史办供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