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群:“马前托孤”挥泪奔疆场

在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有这样一座著名的雕像:一位骑在战马上、即将奔赴前线的年轻红军女战士,她一手拽着缰绳,眼中饱含着不舍的泪水;在马一侧,是一位怀抱婴儿的老大娘。这座雕像记载的是兴国籍革命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的感人故事。

李美群,1911年出生在兴国县城南郊李屋塘头村一贫苦农民家,自小被送给养父母做养女,读了三年私塾。

1928年12月,红军独立二团和红军独立十五纵队,发动了兴国武装暴动,红旗在兴国县城第一次飘扬。17岁的李美群,冲破世俗,同坝南乡钟延章自由恋爱,不久结了婚。婚后,夫妻双双投入了革命活动。1929年秋,李美群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村少共书记。1930年至1931年,李美群发动各界妇女筹集革命经费,并冒着敌人的炮火,上前线给红军送茶送水,抢救伤员。她还组成运输队,为红军运送弹药、物资……

1931年6月,李美群调任中共兴国县委妇女部长。不久,她的丈夫钟延章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不幸牺牲。1932年4月,江西省委调李美群担任少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几个月后,她又被调任江西省委妇女部长。1933年春,中央发出扩大红军的号召,李美群动员自己新婚丈夫参加红军。不久,省委派李美群到兴国巡视并指导扩红工作,她首先动员前夫的弟弟和自己唯一的弟弟去参军。这年,兴国有80%的青壮年加入红军,成为中央苏区扩红模范县。李美群被授予“扩红模范”光荣称号和奖章,并被选为中央候补执委。

1934年1月,李美群生下了一个女儿,并取名“钟全列”,这是她唯一的亲骨肉。1934年春,蒋介石发动的第五次“围剿”步步逼近。李美群接到省委归队的命令,她忍痛把尚未满月的女儿送给了别人,骑上战马,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日夜兼程返回宁都。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李美群随红军游击队,辗转于宁都县以北的山林中,与敌人展开游击战。1935年1月,终因弹尽粮绝,孤立无援,李美群受伤被俘。李美群被俘后被押送到南昌,投入江西省第一监狱。在监狱里,她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表现出一位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铮铮铁骨。1936年春天,受尽折磨的李美群在狱中病逝,年仅25岁。

李美群“马前托孤”的女儿,由革命群众收养,为免遭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辗转到泰和县,改名“金冬秀”。1979年12月,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为调查李美群事迹,找到金冬秀,她才知道母亲的名字和遭遇。1982年,钟全列夫妇专程来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当看到“马前托孤”的雕像时,钟全列感慨万千,长跪于母亲的遗像前……

硝烟烽火的战争年代已远去,李美群用生命热血和一腔赤诚,铸就出震撼我们一代代人心灵的感人故事。近日,记者探访了李美群的家乡——兴国县潋江镇南外村。

南外村地处县城南大门,全村1146户3760人。目前,该村大力发展服务、建筑、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

“以前这里是城中村,居住环境密集拥挤,道路狭小、坑洼不平,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不便。这几年,村里主动作为,开展环境整治;依托地理优势,积极与城市建设接轨,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建球感慨地说,李美群烈士“马前托孤”的故事是全村人感恩奋进,努力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精神源泉。

目前,该村已列入兴国县城区棚改范围,改造和硬化了4条通组道路,升级改造后的将军大道、滨江西大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了,发展更快了,南外村真正融入了县城的中心区域发展。

“家门口就能观赏到一江两岸的美景,以前住的破旧矮房如今变成了伴水而居的江景房。”家住南门组的居民刘女士说,这几年,兴国县着力打造的一江两岸景观提升工程为居民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