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了,那咱要不要囤点粮食?”
中国的大妈们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关心国际大事。这几天,在大妈们的微信群里,谈的最多的是粮食。有的大妈更是雷厉风行,直接奔超市“搬粮”。
国际粮食市场有点风吹草动,难怪大妈们紧张。因为年过半百的人,都曾体会过饿肚子滋味;不像现在的小姐姐们,把多吃当成痛苦,减肥才是王道。
民以食为天,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得吃饭。那么,中国的粮食有保障吗,如果进口粮食受限,咱们还能够自给自足吗?
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麻辣哥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请他们给大家算算账,您心里就有底了。
我国粮食生产“十六连丰”,饭碗里装的主要是中国粮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全国各地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和田间管理。
麻辣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今年夏粮丰收的基础较好,当前,越冬小麦3.32亿亩,苗情稳定,一二类苗居多。土壤墒情较好,作物生育进程明显加快。
重农抓粮,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到2019年已经实现了粮食产量“十六连丰”。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119亿斤,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
去年我国粮食产量1.33万亿斤,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这样一个占有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一年有365天,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平均到每个人的饭碗里,平均每个人一天大约有2.6斤粮食。 “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一点不容置疑。”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
有人说,每人一天2斤半粮食,根本吃不了啊!还用得着囤粮吗?
当然,如果光是人吃,这些粮食肯定是够了。但是,咱们百姓“菜篮子”里的肉蛋奶,实际上都是靠粮食撑起来的。猪也要吃,鸡也要吃,牛也要吃,还要酿酒……算上这些消耗,咱们国家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但也需要小部分进口。
既然粮食够吃的,那为啥还要进口?专家的给出的说法是:目前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处于较低水平,进口粮食既是用来调剂品种余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也是我国积极履行入世承诺的具体体现。
麻辣哥翻译一下,粮食对外依存度低,换一个说法就是自给率高。咱先看看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
“粮食依存度有两个统计口径,一个是广义依存度,一个狭义依存度。因为,粮食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国际通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就是单指谷物;我国采用的是广义的概念,粮食不仅指谷物,还包括豆类、薯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
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量2122亿斤,其中谷物进口352亿斤,大豆进口1770亿斤。从广义的概念看,2019年我国粮食总消费量约为16110亿斤,目前我国粮食对进口的依存度(进口量/消费量)为13.2%。从狭义的概念看,也就是国际通用的概念,我国粮食对进口的依存度为2.2%(谷物进口量/消费量)。“我国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口粮完全自给。” 魏后凯说。
这么说吧,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中国完全可以自给;肉、蛋、菜、果、鱼等产量,中国稳居世界第一。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知道,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9%,但耕地只占全球面积的9.5%。吃饭问题,是几千年来一直困扰我国人民的大问题。中国有个成语叫“青黄不接”,意思是指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说,这只是一个“词”而已,这么多年中国的粮食的供应,“青黄不接”早已不存在,倒是农民“卖粮难”问题还时有发生。
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粮食储备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充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从2014年开始,国家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4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要求,重新核定并增加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口粮需要。
2019年,我国稻谷和小麦的口粮产量接近3.5亿吨,如果平均到每个人,大约是一年250公斤,也就是500斤。咱先不说妇女、儿童和老人,就算是壮劳力,估计也吃不完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国。目前我国稻米、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完全可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目前仅稻谷的社会总库存就超过2亿吨。我国稻谷面临的不是生产量够不够吃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库存的问题。
专家介绍,前些年,我国对泰国香米等国外口感好的优质大米,有一定的需求,每年都有适量水稻进口。但到2019年,进出口形势就发生了逆转。
2019年,我国进口稻米约250万吨,同时出口了270多万吨稻米,净出口20多万吨。这是近5年来,我国首次成为稻谷净出口国。
小麦,对爱吃面食的人来说,同样是餐餐不可少。“2019年,我国进口小麦接近500万吨,这主要是我国积极履行入世承诺,完成小麦进口配额量。当然,也调剂进口了国内需求的一些品种。” 李国祥说。
玉米,是目前库存量最大的粮食品种。
“国家持续多年对稻谷、小麦等进行托市收购,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到2008年前后,三大主粮中玉米库存量最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玉米一直是‘去库存’的主要品种,也是适度调减种植面积的主要品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2019年,我国进口玉米接近500万吨,这也是我国积极履行入世承诺,完成玉米进口配额量,当然也有为了满足国内品种调剂的需要的原因。
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目前,我国农业贸易体量巨大,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市场销售目的地国家。大豆、食糖、棉花等农产品,我国都是全球最大买家。
“千万不要以为进口一些国内需要调剂的粮食品种,就是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了,国内粮食安全没有保障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认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强调。
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宽松,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考验。
当然,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国家采取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举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就是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奖补政策。稳面积,就是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稳产量,就是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今年,全国谷物面积要稳定在14.2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张红宇说,今年,国家提高了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释放了重农抓粮的信号。接下来,要进一步落实好这些政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保护和调度农民种粮积极性。
“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这就是一个紧平衡。我国耕地就那么多,潜力就那么多,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和对农业的支持。”叶兴庆认为,稳住粮食基本盘,就是稳定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了民生保障。我们要尽量减少疫情对春耕生产的影响,把关键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作者: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高云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