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刘述忠:苦尽甘来迎晴天

“苦尽甘来,从此生活有了颜色”这用来形容贫困户刘述忠近几年的生活再合适不过了。在当地乡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一度失去希望的刘述忠一家又重拾生活的信心。

刘述忠给自家养的鸡喂食

初秋,笔者来到兴国县兴江乡塅水村刘述忠家,正巧碰见刘述忠的妻子胡小连喜笑颜开地给自家养的乌鸡喂食,她见我们的到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兴奋地说:“感谢现在的政策这么好,让我们的生活迎来希望!”

胡小连热情接待我们到家落座后,情不自禁地向我们诉说着她那伤心的往事。

她在出生6个月的时候,不慎掉入火堆,落下左手终生残疾;2006年丈夫刘述忠做了胃穿孔手术;2016年,丈夫又被查出患有喉癌,给这个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欠下巨额债务,丈夫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一双儿女尚未自立,家庭重担无疑就落到了胡小连身上,说着说着胡小连的眼泪就出来了......

“脱贫政策,苦尽甘来迎新生!”紧接着胡小连又激动地向我们分享了她家的脱贫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2016年刘述忠家纳入贫困对象。

帮扶干部了解到他家这个情况后,反复到他家走访并多次与其本人及家人沟通,你夫妻的身体都不好,儿子可以学些养殖技术,这样既能照顾你们又能创收,女儿可以申请到疾控中心上班,正好我们单位在招人。


“好在帮扶干部的帮忙,我女儿在外地的私人诊所打工3年,现在在县疾控中心上班,没想到还能吃上‘公家饭’了。”胡小连感激地说。夫妻双双听从了建议,让儿子去泰和县学习乌鸡养殖技术,学成归来后,开始养殖乌鸡,就这样家里的生活开始有奔头!

开始养乌鸡,刚开始就买了500羽鸡苗,一羽3元。本打算精心饲养,让这些小鸡快速长大,既可以卖钱又可以生蛋。谁知打开运鸡的笼子一看,死了一大半,瞬间犹如晴天霹雳,但是还好及时调整过来,可不能让剩下的小乌鸡“夭折了”,晚上夜深人静时,刘述忠就会起来看看这些白胖胖的小家伙,不然都无法安心入睡。“照顾小乌鸡,就跟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操心。”他笑着说。


“要经过八个月时间的精心养育,乌鸡的口感才是又好又有营养的。”胡小连开心地和我们分享饲养经验。为了试验口感怎么样,刘述忠自己先尝个鲜,“我们自己吃了觉得好,才能卖给别人,不能让人家花冤枉钱。”刘述忠说。

拿到养乌鸡的第一桶金后,更激发了刘述忠的想法,要做大做好乌鸡养殖业,购入2000多羽。由于数目大,之前租的房子就不够大,好多就只能露天待着,这个天气好也好,糟糕的是下雨天,“一下雨,一个晚上就会死四五十只,看到辛辛苦苦养大的乌鸡一下子死这么多,心都在滴血,再这样下去就怕‘打水漂’啊”,胡小连痛苦地说。好在政府政策好,贴息贷款8万元,有了这八万元,就可以打棚,给乌鸡安个家,就这样乌鸡总算拯救下来了还有2000羽不到。

刘述忠饲养的鸡在山上觅食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产品有了,销路又是个问题,后来又找到帮扶干部为其想办法,一边靠亲朋好友宣传和在电商平台上开拓销售渠道,另一边求助驻村工作队联系县电视台做了一期专题节目,并请乡人大代表现场观摩,在全乡进行广告宣传。

“只有正宗土生土养的鸡,味道才能又香又有嚼劲,刘述忠家的鸡,值得购买!”一位朋友圈的客户说。

目前他家的原生态泰和乌鸡已经声名远扬,销路很是看好,每羽售价50-100元,现在存栏只剩六七百羽了。现如今乌鸡养殖的事情由胡小连操持,其儿子刘强在厦门一家公司务工,月薪也有3000元以上。

刘述忠在鸡舍中捡鸡蛋

如今的刘述忠走出了阴霾,不再愁眉苦脸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