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叫应”机制?

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会议指出,要精准预警响应,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突出临灾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强化预警指向性,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把握工作主动权。什么是“叫应”机制?谁来叫?又需要何人应?

“叫应”机制的由来

我国作为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加之复杂的地质地貌、多样的气候和密集的人口,导致了我国山洪灾害突发频发重发。

山洪多由暴雨引起,如果往往发生在夜间,居民正处于睡眠时间,惯常采用的短信预警效率低,来势猛、成灾快、危害大的山洪,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气候异常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日益凸显,各种潜在的、动态的、难以预料的致灾因素日益增多。

如何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的落地成为难题,诸多机制尝试后,预警“叫应”机制便诞生了。

何为“叫应”机制?

“叫应”与“响应”有何不同?

传统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预警信息主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发布,并给相关责任人发短信提醒。

而预警“叫应”机制,主要是指水利、气象等部门,发布高等级预警时,第一时间电话报告本级防汛负责人,同时及时提醒预警覆盖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村(社区)防汛责任人,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叫应”到责任人,切实解决预警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者的差别在于,将预警信息由推送式响应,变成强迫式叫应。预警信息发出后,必须保证叫醒基层负责人,保证责任人及时到岗就位,及时组织人员的转移、抢险救援等工作,信息不仅要“发得出、送得到”,还要“叫得应”。

自预警“叫应”机制建立后,多个地区能及时转移群众、避免伤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直达基层负责人的“叫应”机制。“叫应”机制的建立,正是在当前极端天气频发情况下,所做出的积极尝试,从“响应”到“叫应”,一字之差的变化,却能实现快速响应、提前防范、有效应对,夯实预警“叫应”措施,把握山洪防御主动权。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虹麟   校对:黄    清

审核:何承健   监制:谢华容

总监制:魏凡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