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或者你的女儿嫁到非洲去,你会同意吗?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否,绝不可能。
非洲离这里太遥远了,而且经济比我们落后,生存环境、生活习俗都和我们不同,真嫁到了那里,没人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一个人无亲无故的,就算是受到了委屈或欺负,身边也没人能够帮你,只能听天由命。
所以,远嫁非洲,听起来就是孤注一掷,一场“豪赌”,是赌上了自己的后半生。
01
而在清华,就有这么一位才女,她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踏上了这条未知的路。
她叫王丽红,出生在北京,从小在北京长大,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她,一直被父母当做掌上明珠来宠爱,没吃过什么苦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
王丽红自小成绩就十分优异,是班里名副其实的学霸,老师们都很器重她;高考的时候她发挥正常,考上了清华大学。
但她从来都不是只知道“死读书”,王丽红的各方面都十分优秀,性格开朗大方,在学校也非常活跃,参加了很多活动,由此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读完本科后,王丽红选择了继续深造读研,依然还是在清华园。
也就是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未来的丈夫——苏玛,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苏玛是一位黑人留学生,来自非洲东部的乌干达,当时也在清华大学读书。
因为偶然的一次机会,俩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王丽红并没有想到她会和苏玛结婚,并且还跟着他回了非洲。
但随着慢慢地相处下来,两个人聊得越来越火热,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他们就像遇见了彼此的灵魂挚友一般,无话不说,关系越来越好。
苏玛虽然是非洲人,但是中文非常好,即使和王丽红交流起来也完全没有障碍。
最吸引王丽红的其实是苏玛的为人,他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尤其是对她温柔体贴;
他的性格和她也很相似,都是很开朗的人,带点小幽默,情商高,跟他相处起来的感觉很舒适。
当说起自己家乡的时候,苏玛不卑不亢,他从来没隐瞒过自己的家境。
他告诉王丽红自己家很贫穷,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那里的生活条件跟北京没法比。
但是王丽红没有嫌弃他,她不在意这些,她最看重的是这个小伙子的人品。
所以俩人顺利地谈起了恋爱,开始手牵手出现在清华大学里。
02
因为肤色的差异,这对恋人出现在人群中总是容易成为焦点,回头率很高,大家都在背后小声议论他们,多数都是嘲讽。
王丽红有时走在校园里,看到路过的人看她的眼神,心里也有点失落;
她甚至还会从别人的嘴里听到一些流言蜚语,大家说她是一个很随便的女孩,竟然和黑人约会。
但这些都没有动摇王丽红的心,她坚信自己和苏玛在一起能够得到幸福,甚至有了结婚的想法。
当王丽红父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震惊之余是愤怒和反对,他们绝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嫁到非洲去。
家里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眉清目秀,考上清华,本有着锦绣前程,现在却爱上了一个黑人,还要嫁给他?这让他们怎么能接受?
为了拆散俩人,王丽红的父母坚持把她送到了日本留学,不让俩人见面。
尽管是这样,这对恋人仍然没有放弃,越是要拆散,越是拆不散。
苏玛直接从北京追到了日本,他见到王丽红后,跟她表明自己的心意,而王丽红也不顾父母的反对,这辈子就认定这个人了。
棒打鸳鸯失败后,王丽红父母也实在没办法,只能随女儿去了,以后幸不幸福就看她的造化了。
但更让人震惊的事情在后面,当苏玛在清华毕业后,他决定回到乌干达,不打算留在中国。
这段感情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吗?如果苏玛回去了,俩人要面临的将是异国恋,异国恋真的会有结果吗?
这时,王丽红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她要跟着苏玛一起去非洲。
不是去非洲调研,也不是去非洲旅游,而是要嫁到非洲去,和自己丈夫一起生活。
这个决定太疯狂了,家里人再次反对,死也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嫁到那边去。
但王丽红还是一如既往的坚定,没人劝得动她,最后她真的跟着苏玛去了非洲。
03
刚到非洲时,她非常地不适应,这里比她想象得还要落后,无论是饮食还是风俗习惯,都是她从来没接触过的,和以前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
更意外的是,刚到的时候,苏玛带她认识家里人,都喊她们“妈”,王丽红还以为是这里见了女人都叫妈,谁知苏玛解释说:
“这些都是我爸的老婆,你当然得叫妈了。”
原来她竟然有十几个婆婆,四五十多个兄弟姐妹。因为这里不是一夫一妻制,男人是可以娶多个老婆的,而且女人的地位很低下。
她听不懂当地人的语言,只能跟苏玛交流,苏玛是她唯一的依靠,但事实也证明,王丽红没有看错人,苏玛并没有负她,依然一心一意地对她好。
既来之则来之,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王丽红渐渐适应了,老公也没有娶多个老婆,只有她一个。
当稳定下来后,王丽红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她要在这里办中文学校,教当地的孩子学中文,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于是,她买下了一所学校,开始招生宣传,报名人数比她想象得还要多,当地的人纷纷涌来,想要学习中文;
她又接着为孩子们设计课程,给他们上课,耐心地教授他们中文知识,而孩子们也很认真地听,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王校长”。
王丽红来非洲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但现在她有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
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更广的地方去,不仅是当地的小村子,而是整个乌干达。
有了这个目标后,她又开始招收教师,教他们中文,再让他们回去教给自己的学生。
一个接一个地传播,乌干达会中文的教师越来越多,说中文的人也快速增长,中国话和中国文化渐渐地开始在这里流行。
当王丽红每次听到孩子们说中文的时候,她的内心都非常欣慰和自豪。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24年过去了,王丽红现在仍然在非洲,她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丽红的选择,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做到这么成功,所以她的故事成了一段佳话。
但我们仍然还是希望,当你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需要慎重考虑,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毕竟王丽红只有一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