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公园里的一个角落,两位收废品的老人和年轻人起了冲突,一个挥舞着皮鞭的老人出现,一个失智的老人溜出了家门,在广场上徘徊……
以小见大,让国产现实题材电影脱颖而出。(图/《我爱你!》)
这是前段时间的电影《我爱你!》的片段,它关注了老年人的爱情和生死,赚足了大家的泪水,也让人感慨,有很强的代入感和生活化的体验。
《我爱你!》的导演韩延,执导过《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加上其监制的《人生大事》,这些作品都有现实主义的表达趋势。区别于宏大叙事,它们都更关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轻松流畅的节奏、以小见大的片段,让国产现实题材电影脱颖而出,并演变成为创作潮流和文化现象。
遍观生活,从大银幕到Vlog,从电影导演到日常素人,随着记录形式和拍摄技术的多重进步,这股“现实表达”的风也越刮越大。
人生大事,也是人间小事
电影《人生大事》是刘江江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他的家人就从事殡葬服务业。刘江江曾在采访中表示,虽然片名是“人生大事”,中国人的传统也会觉得,生死乃大事,但他特意把一间殡葬服务店开在烟火气很浓的武汉巷子里,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穿梭其中,处理业务、和人打交道、和家人朋友闲聊,举手投足都很接地气。
就如韩延所说:“电影的创作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我的很多创作包括灵感来源,包括一些素材的积累都来自生活,来自我对生活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里,角色们不只是艺术产物,他们也都是有血有肉的、生活着的人。
小人物的小事,最能让人共情 。(图/《人间小事》)
也正是小人物的小事,恰恰让人共情,串联起大的命题与线索,映射社会议题。近日,2023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拉开帷幕,播放的手机电影短片《人间小事》,导演韩延延续了一贯的创作习惯,用高铁上几分钟的小事,把留守儿童、城市化等议题囊括其中。
用小事,映射社会议题。(图/《人间小事》)
有意思的是,从《人生大事》到《人间小事》,彩蛋联动、惊喜连连。除实力影星谭卓饰演的务工母亲之外,《人生大事》中机灵古怪的武小文和姥姥也一起出现,造型同步电影。车厢里,对孩子觉得亏欠又不得不外出务工的母亲,对着窗外止不住泪水,坐在前座的小文发现了她,并递过来熟悉而治愈的星星糖。
与《人生大事》彩蛋联动。(图/《人间小事》)
复杂的现实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并不是那么美好,但透过一颗糖果,大家也都可以尝到一份甜味。
生活影像里,流淌着爱的滋养
从《人生大事》到《人间小事》,再回顾近些年出类拔萃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一个很突出的创作进步是,我们是在讲根植于东亚家庭文化的故事,但“家”不再仅限于血缘关系,莫三妹和武小文、武小文和陌生母亲,都是更为宽泛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从《我不是药神》里病人们的接力互助,到《少年的你》当中一起对抗暴力的少年少女,再到《妈妈!》里陌生年轻女孩对老人的“反哺”,某种意义上,这些凌驾于传统家庭结构的关系,成为了角色的救赎,支撑他们继续眼前的生活。当人们去思考“什么是爱”,这个回答放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有更多元的回答。也正是这种表达,让国产电影有了新的生命。
而除去内容层面上的进步,不得不承认,当下影视创作的新变化,也与其栖息的土壤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以金鸡百花为代表的中国电影节,这些年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不只为专业、成熟的电影人提供同台竞技的舞台,更洞悉移动影像表达的新趋势。这已经是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的第五年,相应参赛区域与讨论板块人气满满,更多普通创作者被发掘,更多表达实验被鼓励。
《人间小事》全程采用华为Mate60 Pro+拍摄,这是导演韩延在手机影像创作上的崭新碰撞。而对于更多参与到移动影像创作中的普通人来说,华为影像技术的赋能,手机电影的灵活形式,以及国民电影节的权威度,都是激励更多平凡视角与滋养多元创作的存在。
移动影像新时代下的生活力量
影像创作的精妙就在于不同媒介和内容的互通性。做婚庆摄像的毕赣,用超长镜头书写一出《路边野餐》;在电视台工作的是枝裕和,用电影表达创造了独属于他的东亚表达;Vlog风靡的当下,无数人的通勤陪伴,是另一个人的碎碎念与平凡日常……这些内容虽诉诸于不同形式,却都蕴藏着现实表达的能量。
具体到移动影像这一热门领域来看,结构简约、叙事凝练、技术灵活、跳出桎梏,这些是手机电影在表达上的优势。在《人间小事》里,全景是熙熙攘攘的列车车厢,中景是行色匆匆的陌生人,特写是务工母亲的眼角皱纹,这些视听语言的呈现与镜头切换因为有了移动设备的加持,显得更为流畅动人。诸如华为Mate60 Pro+双镜群长行程滑轴技术等,都为这样特别的场景与表达增添感染力。
华为Mate60 Pro+让叙事更流畅。(图/《人间小事》)
在今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更多的手机电影也在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表彰仪式暨主题论坛上集结。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是,参与者们循着中国电影现实化的趋势,结合更灵活、更新奇的角度进行创作。
而作为移动影像发展和影像文化的引领者,华为影像始终鼓励这种与时俱进又直指人心的表达力量。这个过程,绝不仅仅只是技术的加持。去年7月,华为影像XMAGE发布,新品牌的建立,意味着华为影像从风格到技术,再到体验等多个方面的成熟。长久以来与电影节的合作,华为影像也拉近了大众社会与艺术表达的距离,更进一步地引领了电影创作的风尚。
事实上,在当下充满剧变的生活里,现实主义的表达热潮与移动影像时代的风尚,两者缺一不可,它们可以共同促成关注社会发展的时代力量。在这其中,华为作为移动影像文化引路者,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创造了更专业的、更具影响力的、更可持续的表达和创作环境,进而吸引更多新一代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以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汇聚成中国大众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宽容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现实的记录者和电影的创造者,让更多“人间小事”被记住、被传播,进而被改变。
来源:新周刊
编辑:陈联卉 校对:黄 清
审核:张月华 何承健
监制:谢华容
总监制:魏凡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