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甜言蜜语”的诱惑

保持高度清醒、明辨是非,防止“温水煮青蛙”般的语言贿赂将自己拖下水

人喝多了酒容易头晕,这是常识。其实,一个人若听多了“好话”,头脑也会“犯晕”。醉酒了,休息几天就能恢复。但是,要是有党员干部因为听多了“好话”而晕了头,往往贻害终生。现实中,无论是做人还是为官,都应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远离“甜言蜜语”的诱惑。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只乌鸦叼着一块肉站在树上,树下有只狐狸想吃肉,便一遍遍地赞美乌鸦歌唱得好,要乌鸦唱歌给它听。乌鸦被狐狸奉承得陶醉了,便开口唱歌。结果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狐狸捡起肉,立刻溜之大吉。

历史上,亦不乏被“好话”冲昏了头脑的人。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年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个人善于溜须拍马,懂得如何逢迎皇帝的喜好。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农业生产。李林甫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影响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唐玄宗听了很高兴,依计而行。

从上述寓言和故事中,人们不难发现,“甜言”里裹着“毒药”,“蜜语”中包着“利剑”,都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杀伤力。古人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还有“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等耳熟能详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人生最实惠的贿赂就是赞美。此话确有一定的道理。众所周知,党员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容易成为“围猎”的对象。在“围猎”党员干部的诸多手段中,语言贿赂很常见。比如,有的人为了讨好上级,动不动就给领导拍马屁、戴高帽子,甚至变着花样地把领导干部的一些缺点说成是优点。一些领导干部的警惕性不强,听到阿谀奉承、谄媚讨好的话就觉得“有面子”,听不到反而会心生不适。现实中,不少党员干部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得到了组织信任、群众认可。走上了领导岗位之后,各种赞誉随之而来。此时,有的人不能保持应有的警惕,反而陶醉其中,忘乎所以,只听顺耳的话,拒绝不同意见和批评,结果被各种“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因过不了恭维关、抬举关、奉承关而被“捧杀”,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毛泽东同志曾写信告诫毛岸英、毛岸青:“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任何人都有被肯定、被褒奖的欲望,喜欢听好话,实乃人之天性。但是,面对他人的肯定和褒奖,必须慎思之、明辨之。《战国策》中记载了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讲的是大臣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结果因为“妻私我”“妾畏我”和“客欲有求于我”,而被妻妾和客人语言贿赂。所以,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防止“温水煮青蛙”般的语言贿赂将自己拖下水。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提倡纯洁党内关系,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要进一步营造和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鼓励如实反映情况和提出不同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把党内生活庸俗化。”《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目的就是要营造整顿不良语言风气的氛围,驱除语言上的“阴霾”。“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这条规定视作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触碰的“红线”,带头克服逢迎讨好、相互吹捧的毛病,营造和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坚持崇尚真理,加强理论修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自觉远离“甜言蜜语”的诱惑,走好为官从政的每一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