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嘞——
苏区干部好作风,
自带干粮去办公,
日着草鞋干革命,
夜打灯笼访贫农。
这首名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兴国山歌从苏区时期流传至今。它让人们一听到这首歌就想起当年苏区干部穿草鞋、提灯笼、背干粮、走山路、访贫问苦的身影。那么,这首山歌是谁最先唱出来,又是怎样流传开来的呢?
那是1933年1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谢觉哉的陪同下,率领中央政府检查团来到了“模范县”的“模范乡”——长冈乡。在长冈乡,毛泽东和调査团的同志们脚穿草鞋分头访问群众,帮助群众挖番薯、刨花生、种油菜。
一天,在从群塘赶往火叉塘的路上,遇到了红军家属刘长秀。毛泽东不认得她,她也不知眼前的干部就是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大表嫂,去哪里呀,家中有几个人吃饭?”刘长秀照实而说:“我丈夫当红军去了,大儿子也当红军去了。家中还有一女一小崽。春上,家中无米,乡政府便从公略县送米来接济我家。早几日,女儿生疖子,乡苏卫生员便送药上门。唉,共产党真是好,什么事情都替我想到了……”
接着,毛泽东又来到贫农马荣海家。马荣海老人的房子不慎失火烧了一间半,乡苏维埃主席谢昌宝立即发动互济会救济他,帮工募料,帮他重盖了新房。看到新盖的房子,毛泽东很高兴,连声称赞乡干部做得对,苏维埃干部应当十分关心群众生活,群众才会把革命政权当作自己的生命。
毛泽东了解到,长冈乡的干部确实值得尊敬。他们长年累月身背斗笠,脚穿草鞋,自带饭包去办公,风里来雨里去,奔波、深入到群众之中。他们时时处处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不谋私利。长冈乡的干部不仅以身作则,还严于律己,提出了出名的“十帯头”“四模范”,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在乡苏干部帮马荣海老人盖房的时候,人们又一次目睹乡苏干部的模范行动,有人情不自禁地唱出了一首赞扬苏维埃干部的山歌。后来塘石村女党员钟银凤整理编写了这首《苏区干部好作风》,而且教群众演唱。钟银风出身于知识家庭,参加革命前是兴国第一所女子学校——忠实女子学校的校长。参加革命后,她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在做好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剑锋》报编辑工作的同时,还组织了妇女宣传队,编写了一批革命山歌,经常教邱先鸾、吕继弯、王月香等人演唱。
1950年春,塘石乡被列为兴国县第一个土改工作试点乡,南下干部魏久明派到塘石搞土改工作。他在塘石工作期间也像当年苏区干部一样打着灯笼访贫问苦,受到群众欢迎。有一天,红军烈属王月香在田间劳动时,唱起了这首山歌,魏久明非常惊奇,悄悄记录下来,并把这首山歌及其来历和意义写成文章给《江西日报》投稿。这支山歌发表后,迅速流传。
上世纪70年代,江西省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罗德成在南昌首唱《苏区干部好作风》,获得广大观众欢迎。他接着又与女歌唱家马孟丹用男女声对唱形式演唱《苏区干部好作风》,给广大观众留下声情并茂、乡土味十足的深刻印象。在1985年江西音乐节上,罗德成又演唱了这首歌,获得一等奖。1986年5月华东六省一市民歌会演,他被特邀参加演出,再次演唱了这首山歌与《打只山歌过横排》等,受到与会代表和上海人民的高度评价,并特邀参加“上海之春”首场演出,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来源:《映天耀地杜鹃红——赣州市红土地文化研究论文选》
编写:陈留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