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高密度露脸!我大兴国这回很火

这两天

兴国又火了!

中央媒体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

省级媒体

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江西电视台……

市级媒体

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赣州电视台……

高密度、大篇幅

聚焦兴国

原因在这

6月14日至15日,参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兴国。

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先后深入到兴国革命烈士陵园、将军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高兴镇老营盘村反围剿战争旧址等地,听讲解、看展陈、访旧址,采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和当地干部群众。

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走访,追寻红色根脉,重温革命历史,汇聚奋进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力量。

中央省市媒体聚焦兴国

6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专题报道;6月16日,《经济日报》刊发《红军血战老营盘 兴国子弟美名传》专题报道;6月16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江西兴国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一首山歌唱响“苏区干部好作风”》为题,充分报道了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好评。

截至目前,《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共刊发各类报道39篇,透过鲜活的文字及生动的镜头,回望过去;通过一个个故事,一幅幅图片,激活70年的长征红色记忆,形成立体报道的声势。

下面

一起跟着小编

看看

现场记者们采访的精彩镜头

6月14日下午,经过大雨洗礼后的兴国,碧空如洗,蔚蓝如镜。兴国革命烈士陵园里,松柏苍翠,丰碑岿然。

兴国革命烈士陵园是红军路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兴国县举行祭奠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纪念馆内,“革命先驱”“工农奋起”“马前托孤”“宁死不屈”“洗衣队员”“江善忠跳崖”“过雪山”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雕塑,生动形象地给记者们再现兴国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勇往直前、一心向党的革命精神。

来到革命烈士陵园的烈士英名廊,看到长廊三面墙壁大理石上密密麻麻镌刻的无数烈士英名,听闻革命战争年代,兴国县为国捐躯的烈士有五万多名,仅在长征路上牺牲的烈士就超过12000位,几乎长征的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他们情不自禁对“英名廊”深深鞠躬。

三百余平方米的英名廊镌刻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与和平建设中英勇牺牲的23179名兴国籍烈士的英名。走在长长的烈士英名廊中,记者发现墙壁上有不少类似“王四月生”“邱太阳宝”等四个字的英烈姓名。

讲解员肖琦介绍说,这些都是牺牲时未满18岁的小战士。根据当时兴国县一些乡村的风俗,很多孩子在18岁之前是没有起大名的,许多小战士还没来得及拥有自己的大名就牺牲了,人们只能将他们出生的月份或者小名标记在姓氏后面……听完,记者们肃然起敬,深刻感受到兴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之多,贡献之大。

“等啊等,等啊等,哎呀嘞,等到青丝变白发,等到杜鹃带血啼,望断村前的石子路……”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讲解员动情地唱着兴国山歌《等着你》。

这首歌传唱的是中国第一军嫂池煜华老人的爱情故事,凄风苦雨中,池煜华等待着当红军的丈夫李才莲胜利归来,而这一等就是七十余年,直到临终那一刻也未曾等到丈夫的归来。

兴国县党史办副主任丁志操说,七十年沧桑守望,旷古传奇感天动地,池育华那瘦弱的身躯,是我们千千万万苏区人民的缩影;池育华那双深情守望的眼睛,永远闪烁着苏区干部献身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辉。

兴国县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重要发源地、群众路线重要形成地。兴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烈士的鲜血浸染,这里有英雄的热土、伟大的人民,这里承载着太多的沉痛与哀伤,又迸发出多少救国与希望的火种!

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海涵说:”此次兴国之行,让我深刻理解到了'只有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作为一个青年新闻工作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该践行四力,永创精品,把红色故事讲好,把红色故事传播好,写出更多青少年喜欢的作品,人民群众满意的作品。”

-END-


(作者:钟庭根 陈 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